动态 | 立芯董事长陈建利博士做客东方卫视“未来邀请函”

近日,上海立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利博士受邀参加东方卫视“未来邀请函”节目,和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总经理习俊通对话,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分享了科创在临港的切身体会和对临港这座“未来之城”的展望。

 

*以下为节目对谈内容摘选

完整内容可点击链接观看视频了解:动态 | 立芯董事长陈建利博士做客东方卫视“未来邀请函”

 

主持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欢迎收看今天的未来邀请函,我是乙冰。欢迎两位。

临港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无数科创梦想在这里启航。当前临港新片区正在聚力打造聚集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励志让科技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最闪亮的名片。首先我们请两位嘉宾给我们介绍一下,请结合你们自身的工作领域,给我们讲一讲你们是怎么和临港结缘的,又在这里遇到了怎样的新的机遇?

习俊通:交大和临港结缘是2015年,其实交大是一个工科见长的高校,它在研究定位上面一方面要“顶天”,一方面要“立地”。“立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当时在临港已经积聚了像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电子装备等等一系列前沿产业。其实不管是从学校、还是从学科、还是从教授学者,都觉得临港蕴含着重大的一种机遇,我们在这边大家都感觉会大有作为。

陈建利:我是做集成电路EDA相关的,当时选择落户在哪里的时候,我们看到上海的整个IC的产业,或者EDA的产业相对比较完善。而且在人才配套的引进方面上面、在产业的孵化上面、在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临港做了非常多的配套跟完善措施,这就是我们公司当时为什么选择落户在临港的原因。

 

主持人:如果把设计芯片比作是画画的话,那EDA就好比是画画用的这个电脑软件。那我们接下来请陈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在芯片设计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建利:所谓的EDA叫做电子设计自动化,它是芯片进行设计、制造、封测的专用工具。比如说我们要建一栋50层的建筑物,那么我们要确定地基要打多深,然后一到六层比如说我是用来做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然后接下来上面可能是要用来住人。但是每一层当中,我可能要安排的,比如要几个房间、整个厕所分布在哪里等等,这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EDA。比如我是做设计的EDA软件,那就是要确定整栋建筑物的整个规划,然后用图纸的形式把它展现出来,那接下来再有施工单位,按照我的图纸进行施工,这就是所谓的设计的EDA工具。其实它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个系统,比如麒麟9000芯片包含了153亿个晶体管,那你就要把这么多的晶体管,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把它给布置好,这是难度非常大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习院长,从智能制造的这个角度出发,您觉得EDA在智能制造领域又发挥着什么样的重要的作用呢?

习俊通:其实呢,智能制造是一个很广泛的一个概念,但是可以简单地描述它的过程,就是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执行。在这几个环节里面,智能感知就是大量的一些传感器,那这种传感器要跟产品、跟生产的过程来结合,就需要大量的、专用的芯片;到执行端,像我们的数控机床、我们的机器人,它都有一些数控的系统,那这个里面都有大量的、专用的、非通用的芯片。如果说没有EDA这样一个设计的工具,那这种芯片是很难造出来的。所以说EDA是在智能制造的,尤其是在相关的集成电路芯片这一块,它起到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这个芯片的设计是非常难的。打个比方说,芯片设计就像在这个指甲盖大小的地方盖一座上百亿个晶体管的城市,这听上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设计一款设计芯片的自动化工具,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请两位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EDA的研发究竟有多难?

习俊通:其实大家都觉得,大飞机就非常非常的复杂,但是大飞机的零件大概也就是百万级。即使500万到600万的这个规模级的这个零件里,一个产品没有像计算机辅助设计、没有计算机的辅助分析、计算机的辅助制造、计算机的辅助测试,很难想象一架飞机能够飞上蓝天。即使是这样,在其中还要做大量的这种物理实验,才能够保证这个飞机的可靠性。其实我们看到它的外观就是指甲盖的这样一个小小的一个电子元器件,那它里面的电子器件的数量好像是百亿到千亿级的,那又看不见摸不着,那我想这个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陈建利:比如说类似于像我所做的这个EDA当中的布局工作,那就是类似于我们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然后呢,确定每一栋建筑具体处于城市的哪一个位置,马路究竟是4车道、还是6车道,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的生活机能达到最好。那回到我们的EDA当中,它可能就有上千个约束,它优化的目标可能也有好几十个,那我们要在满足所有的约束下,又要满足更多的、更好的性能上的要求,把它优化好。

 

主持人:两位都介绍了EDA的研发难度有多大,在攻克难关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有些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可能有些困难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那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陈总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陈建利: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个事情。我从03年开始,就一直专注于EDA当中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布局问题的研究。其实当时EDA也没那么红火,或者当时的话也没有得到太多的资助,但是我一直坚持在这方面的研究上面。我一直对自己说自己就是痛并快乐着。现在随着国家的一些自主化上的一些浪潮,我们整个EDA的环境得到更多的关注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是在想谁愿意被人家卡着脖子呢?作为我们当代的年轻人,我们看能不能多为这个产业、为这个芯片,多做一些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主持人:陈总,您的企业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推出了哪些EDA产品呢?

陈建利:一款叫做布图规划工具LePlan,以及另外一款工具,叫做布局及物理优化工具LePlace。LePlan这款工具,它可以将以前更注重于人工摆放的、摆放一些比较大模块的工作,所需要的2-3周的时间,大幅缩减到1天以内,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另外一款布局及物理优化工具,这是一款针对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布局及物理优化的工具,它可以处理的晶体管的规模可达上百亿个。最终实现数字电路前后端的全流程工具,助力搭建中国自主化的芯片设计系统。

 

主持人:陈总,您觉得产学研这样的合作模式,在科技企业的研发和创新当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一个作用?

陈建利:我自己本身也是高校的教授,因缘际会我也出来创业。我觉得就是在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的问题当中,其实它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鸿沟。但是通过创业的形式,或者更多的跟企业深入的交流,然后我们知道更多的企业需求以后,反馈回来,指导着老师们做一些更有用的、更实际的科研。在企业端覆盖的场景要更广,通过两者之间各自做擅长的东西,最终看能不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主持人:几十年前创业可能还是一小部分人的追求,但是今天,创业生态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且是市场竞争力强弱的试金石。那两位,从你们各自的这个切身感受出发,你们觉得今天的这个临港的科创环境怎么样呢?

习俊通:其实我记得,我们8年以前去临港的时候,临港可以说是百业待兴;但是现在的临港已经呈现出了一个未来之城的这样一个面貌,高端产业集聚,配套设施逐步在健全。临港特别注重科创工作,给予了非常优厚的支持条件,让科技人员在那个地方能够心无旁骛地从事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研发工作。我觉得现在的临港确实体现了未来之城、科技之城这样一种面貌,我们在这边会继续坚持下去。

陈建利:在去年的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当中,立芯作为临港推荐的单位,最终在全国总决赛当中成为了成长组的第三名,也是上海市取得的最好的成绩,这一方面也都是感谢临港,或者感谢整个上海市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跟帮助。临港的话,比如说在一些政策的执行上,有它自己特殊的地方,不管是从税收或者一些扶持的政策上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主持人:上海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快速培育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两位觉得像你们这样的智能制造平台和科创企业,可以做些什么呢?

习俊通:要推进智能制造,每一个行业都有每一个行业不同的解决方案。那像我们作为一个智能制造的平台,我们在这些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时候,我们能够给这些企业提供切合实际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推行这个系统解决方案,有一系列的智能的软件、装备需要去研发,那我们希望我们的平台能围绕这些产业开发出更多的创新的产品、软件和硬件,能够在这些企业和行业里面得到成功的应用。

陈建利:在我们EDA领域,其实最珍贵的就是人才,第一个我们希望可以为临港招收更多国内外高质量的人才;第二个打造整个数字电路全产业链条的EDA工具,甚至跟临港的制造企业,比如说中芯国际等配套生产它们所需要的EDA工具,为整个临港的芯片或者集成电路的发展,尽我们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